从以下词典查找:
历史:

李白

李白701—762
  唐诗人。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自称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静宁西南), 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(唐时属安西都护府,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)。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(今四川江油)青莲乡。少年即显露才华,吟诗作赋,博学广览,并好行侠。从二十五岁起离川,长期在各地漫游,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。天宝初曾供奉翰林,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,又遭权贵谗毁,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。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,在洛阳与杜甫结交。安史乱中,怀着平乱的志愿,曾为永王李璘幕僚,因璘败牵累,流放夜郎。中途遇赦东还。晚年飘泊困苦,卒于当涂。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,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;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;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,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;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,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。诗风雄奇豪放,想象丰富,语言流转自然,音律和谐多变。善于从民歌、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,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,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,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。《蜀道难》、《行路难》、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、《静夜思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等诗,皆为人传诵。与杜甫齐名,称“李杜”。有《李太白集》。
李 白
出处:中国文学卷-->古典文学-->作 家-->隋唐五代作家
李白1910—1949
湖南浏阳人,曾名华初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。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曾任通讯连指导员,参加长征。1937年到上海,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。曾两度被日军逮捕。抗战胜利后继续坚持艰苦的秘密电台工作。1948年12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,受尽酷刑,坚贞不屈,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英勇就义。
出处:中国近现代史卷-->中国现代史-->人物

李白

拼音:lǐ bái  
注音:ㄌㄧˇ ㄅㄞˊ  

词语解释

  • 李白 Lǐ Bái
  • [Li Bai] (701—762) 中国唐朝诗人。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绵州昌隆人(今四川江油)。才华横溢。诗歌今存900首。



[Li Bai]
(701~762) 中国唐代诗人。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绵州昌隆(今四川江油)人。约26岁起离家长期在长江中下游漫游。安史之乱中为永王李璘幕僚,璘兵败,被流放夜郎。中途遇赦东归,不久病逝当涂。他的思想混杂有儒、道两家,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,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。诗歌今存900多首。《古风》59首,批判朝政弊病。乐府《行路难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将进酒》等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、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等表现对权贵的轻蔑。《蜀道难》、《望庐山瀑布》等篇刻画壮丽山河。他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。李白和杜甫并称“李杜”,被公认为唐代以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。有《李太白集》三十卷行世。注本中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详尽。
李白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静宁西南),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(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)。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(今四川江油)青莲乡,二十五岁起“辞亲远游”,仗剑出蜀。天宝初供奉翰林,因遭权贵谗毁,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。安史之乱中,曾为永王璘幕僚,因璘败系浔阳狱,远谪夜郎,中途遇赦东还。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,后卒于当涂,葬龙山。唐元和十二年(817),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“志在青山”的遗愿,将其墓迁至青山。
李白李白[lǐbái]1.li po;
李白

作者年代:
作者小传:
李白(701-762)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,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。他祖籍陇西(今甘肃),一说生于中亚,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,壮年漫游天下,学道学剑,好酒任侠,笑傲王侯,一度入供奉,但不久便离开了,后竟被流放到夜郎(今贵州)。 他的诗,想象力“欲上青天揽明月”,气势如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,的确无人能及。北宋初年,人们发现《菩萨蛮》“平林漠漠烟如织”和《忆秦娥》“秦娥梦断秦楼月”两词,又尊他为词的始祖。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,至今聚讼纷纭。其实,李白的乐府诗,当时已被之管弦,就是词的滥觞了。至于历来被称为“百代词曲之祖”的这两首词,格调高绝,气象阔大,如果不属于李白,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?

© Copyright 2018